学知识 提格局 拓思路——杭钢集团第二期中青班在上海交大正式开班
发布日期:2018-07-13 浏览次数:

     7月7日,是周六,杭钢中青年干部研修班的51位学员早早地来到上海交通大学的课堂,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学习。

“去年入职时,我了解到集团公司曾在2016年组织青年干部去清华大学脱产学习,当时就很向往,一直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机会,现在终于实现了!”一位学员说道。上课、现场教学、放学、讨论……学员们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。大家利用这难得学习机会,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各种知识,努力提高自己。

   “不仅入脑入心,更是刻骨铭心。”一位学员在课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。这堂课的老师是来自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的高级检察官张亮,从事反贪侦查工作30余年,先后在上海几个区检察院任反贪局长13年,网友们都称他是《人民的名义》中侯亮平的原型。他的课堂,史论结合、情理交融,一桩桩直击人心的案例,让学员们陷入深思,一件件共产党人的伟大事迹,又让学员们流下了热泪。

      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如何实践?中美贸易摩擦,中国又该如何应对?一个个问题抛出在课堂上,唤起了学员们的危机意识,时刻提醒着学员们要保持对经济热点的敏感性,用国际视野去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国之间的贸易博弈。

       现场教学能得到最直观的感受,研修班的学员们走出校园,走进上海先进的企业、园区进行现场教学,了解改革发展的前沿。     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先行先试、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。自贸区相关工作人员为大家介绍了“先证后照”“负面清单”“单一窗口”“数据跑路”等一系列现代管理经验,阐述了自贸区“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”的先进理念。

     2016年5月,上海市松江区提出建设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,松江出台了60条产业政策,设立每年20亿元专项资金,全力推进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,实现“松江制造”向“松江创造”的转型。G60科创走廊从上海松江区的1.0版本,到沪嘉杭联动的2.0版本,再到沪苏浙皖九地区的3.0版本,不断扩容升级的背后,正是长三角地区科创驱动、融合发展、区域一体化共识不断深化的过程。目前,G60科创走廊沿线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、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。 一位学员说:“参观了G60科创走廊,感叹松江大手笔。过去的松江,产业结构以传统制造业为主,现在从松江制造向松江创造的转型已经开始了,科技创新是松江发展的源动力。这样的转型路径,对我们杭钢集团很有借鉴意义。”

      随着课程的进行,大家逐渐接触到了一些比较专业的课程。每天晚上,大家都会自发地聚在一起,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讨论。“今天企业文化课上老师说,一个伟大的企业终极使命绝不是赚钱,而是以为客户服务、为社会服务为目标。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,今天我在跟客户电话沟通的过程中,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,结果比原来争取到了更大的利益。”“我是学计算机出身的,当初最早接触到区块链的概念,觉得是骗人的。今天听老师讲课,没想到经过短短的几年,区块链发展如此迅猛,感觉自己快跟不上时代了!”“宁钢半年度经济工作各项数据都出来了,数据很靓丽,但是,在听了这几天的课程后,我认为必须要保持危机意识。产品研发、装备升级、人才培训引进对我们都是巨大的考验。”

     在紧张的学习之后,班委结合集团公司转型升级的大背景,针对“四轮驱动、创新高地”的发展战略和“改革兴企、创新活企、人才强企、依法治企、文化立企”五大支撑战略,为每个组安排了撰写论文的任务。 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任务,各小组先后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组织讨论,不断对文章内容和结构进行改进和完善。主要撰写人为了写好论文,经常加班到深夜,其他组员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查文献、阅读案例,为论文提供素材。

     “危机”是各个学员交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。信息和技能一直在“过时”的路上,大家都感叹学习时间不够用。白天黑夜,走路时坐车时,学员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、交流、讨论。老师讲课结束时,大家常常会围在老师身边不断追问,课后讨论时,大家又常常会为一个问题辩论不休。

 离开校园已久的学员们重拾学习动力和兴趣,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将更多的知识装到脑中。看到这些努力的学员们,我们有理由相信杭钢的明天一定会更好。